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延乔班赴厦门大学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7-15 点击数:

2025年7月5日至11日,安庆师范大学2024级卓越拔尖试点班暑期夏令营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成功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4级延乔班六位学子在辅导员俞鹏博士的带领下,与文典班、陶因班、稼先班的三十余名师生共赴学术之约。本次夏令营秉持“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育人理念,融合实地参访与专题讲座,注重在专业认知中融入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推动学生多维度、复合型发展。

7月6日上午,夏令营开班仪式于集美楼201室隆重举行。安庆师范大学校长彭凤莲教授带队出席并致辞。她对厦门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勉励学子们珍惜本次学习机会,在深入交流中碰撞思想、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在相互启发中实现共学共进。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颖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安庆师范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深入介绍了厦门大学的发展历程与“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他希望学子们能够深入感受厦大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在研学之旅中不断探索、勇于超越。本次夏令营由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精心组织,通过专题讲座、实地参访与朋辈交流等多元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安排紧凑。

在为期一周的专题课程学习中,学子们聆听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傅小凡教授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从历史、哲学与艺术等多重视角切入,深入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现实意义,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与价值引领;李磊教授在《创新思维培养》课程中巧妙引入实物材料,打破传统讲授方式,引导学生挣脱思维定势,增强主动探索与问题意识;张先清教授带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行为与社会现象,从理论逻辑到实证方法,构建了多元而系统的研究视野;陈理想教授讲授的《光量子调控:从量子纠缠到量子科技》,以通俗生动的方式传递前沿科技知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交叉理解能力;郑尚宪教授在《学习古典文学的意义和方法》中,通过中译英电影片段的案例分析,展现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本背后的情感张力与文化深意;李青副教授在《何谓经典?》一课中,以深刻的问题导向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世界,打破固有认知,引发学术与人生层面的深度思考;庄三红副教授的《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聚焦现实与使命,引导学生洞察时代特征、明确青年定位,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理解与担当,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一系列高水平、多维度的专题课程,学生们在跨学科碰撞中实现思想升华,在学术引领中不断塑造全面发展的自我,切实提升了人文素养、科学视野与时代担当。

在实地参访中,师生集体参观陈嘉庚纪念馆,通过讲解深入体悟“嘉庚精神”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情怀与使命意识。学生们还走进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实地参观医学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场所,直观感受厦门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浓厚的科研氛围。朋辈交流环节中,厦门大学研究生与延乔班的学子们进行了真诚而深刻的交流分享,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互学共进的精神风貌。

在结业仪式上,延乔班学员代表闻鑫发言。他回顾了多位授课老师的精彩课程与思想启迪,深情表达了对两校师长悉心指导与辛勤付出的由衷感谢。他表示:“厦门大学的这段短暂旅程,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拓宽了认知边界。这段宝贵经历,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随后,安庆师范大学杰出校友、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计国君教授为学生们颁发夏令营结业证书,为本次学习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本次夏令营活动通过人文与科技课程的融合设计,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创新潜能,提升了跨学科认知与综合素养,更为两校深化协同育人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安庆师范大学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际资源联动,着力构建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撰稿:俞鹏、陈衍佳 摄影:俞鹏 编辑:陈道发 审核:邹斌 严仍昱)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地址:中国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24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