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李承贵教授应邀作题为“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五种范式及其对‘两个结合’的启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章林教授主持,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心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
李承贵认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哲学的引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学者开始用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了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等五大认识和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范式。五大认知范式通过引入异质性的哲学术语和思维方式,推进了对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整理,丰富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表达方式,提升了中国哲学的品质,并且促进了中国哲学新内容、新思想的生成。五大认知范式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误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肢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义理、消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等消极影响。李承贵认为五大认知范式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效应对做好“第二个结合”具有重要的启发。首先,“第二个结合”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其次,实践“第二个结合”的主体素质至关重要;最后,“第二个结合”是创造新的思想形态的过程。
在交流环节,大家就五大认知范式的效应以及如何更加细致、具体地做好“第二个结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一致认为报告提出五大认知范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其关于如果做好“第二个结合”的思考更是具有启发性。(撰稿:赵涵 编辑:陈道发 审核:严仍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