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行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挺膺担当,振乡村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安徽省安庆市罗岭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青年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思路、新路径。
湿地调研知困境,青年才俊需参与
实践调研团首先踏入姥山社区菜子湖湿地公园。在姥山社区团支部书记郑昊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进入科普宣教馆,馆内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了湿地生态的奇妙。讲解员介绍,“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成员以当地年长者为主。”这些“银发”志愿者对湿地的热爱与守护,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凸显了青年力量参与的不足。在接下来的访谈中,郑昊从社区青年人口占比、青年人主要从事的行业、社区对于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以及青年参与文旅宣传优势的看法等问题逐一阐释,团队成员边听边认真做好记录。
泥窑文化探艰辛,青年认知获新篇
实践调研团随后前往小龙山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团队与小龙山社区党委书记章瑛娥访谈,了解到小龙山社区的状元文化和泥窑文化。章瑛娥表示,“状元文化中的青年才俊将小龙山精神传播更广,泥窑文化与状元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区独特底蕴。”团队成员与青年工作者吴茜交流,得知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人才和资金等挑战,但青年村官们正在努力探索适合当地文化发展的道路,泥窑文化传承是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有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在泥窑制作现场,团队成员切身体验制作过程并与匠人们展开访谈。
黄梅戏韵传千古,青年担当续新章
实践调研团最后来到黄梅村,这里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青年传承戏曲文化的课堂。团队成员参观了严凤英故居,了解黄梅戏的历史和严凤英的贡献,并与老艺人交流。老先生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适应的同时更要注重青年本身艰苦奋斗、不骄不躁、自找苦吃的精神。来到黄梅戏科技馆,团队成员看到了全息技术演绎的黄梅戏片段,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融合。随后,实践团来到了黄梅村党群服务中心,与三名青年工作者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青年工作者介绍了黄梅戏传承现状,传承人的培养以及自媒体时代黄梅戏的宣传工作等。在黄梅村,实践团不仅见证了黄梅戏的魅力,更感受到了青年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潜力。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深体会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深深体会到了青年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实践团学思践悟、学以致用,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以知识武装头脑、理论引导实践,探索困境对应的出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注入青年力量。(撰稿:张欣悦 摄影:戴梦晗 编辑:田梦甜 审核: 田梦甜 邹斌)